“梦就像树叶,成长在这五彩斑斓的希望的眼前。”武汉纺织大学学生杭佳在展示她的设计作品《心中的梦》,她将心中的中国梦比喻成了一个万花筒。 2018年12月26日,武汉纺织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第二届艺术思政教学实践成果汇报展在学校南湖校区美术馆开幕,近280名学生创作的180余套作品参加了此次展览。艺术学院院长傅欣介绍,本次艺术思政展览以“文化自信中国梦”为主题,发挥艺术专业特色,将立德树人和文化自信等理念涵容于艺术实践之中。学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戈认为,艺术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坚持发挥课堂主阵地的育人功能,打造以思政课程、专业课思政和通识课程思政为“一体两翼”的共同体。通过课堂主渠道,统筹推进思政理论课堂与专业课堂的育人功能、思政理论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的育人合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唱响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主旋律。 推动课程思政深层次改革 “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修养与艺术专业相结合、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用实际效果证明思政课教学从不套路。”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沛老师的项目团队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开展嵌入专业的个性化特色实践教学,将思政课教学改革推广到学校的各个学院和专业。 她的团队指导了现代纺织学院的“中国品牌”调查活动,通过学生对纺织类知名品牌进行走访、调查和研究,扩展专业视野同时增强对民族品牌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服装设计专业的“霓裳中国”,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服装设计稿,在传统与时尚间展示着中国服饰文化的变迁;公共艺术专业的“美丽中国”,学生通过染织设计纹样展现着生态中国的美景……这样的个性化实践形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专业特点,又实现了思政教育的目标。 2018年11月,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韦一良和校长彭育园分别为2018级本科学生上思政课,深受学生欢迎。自此,校院党政负责人上思政课成为学校常态。 构建全覆盖课程思政体系 2018年11月19日,在武汉纺织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量子力学”中,郭健勇副教授围绕康普顿效应,阐述了康普顿对量子力学建立作出的贡献。郭老师通过问题讨论与学生展开互动,从我国两弹功勋邓稼先、王淦昌到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伟建,引导学生围绕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及团队精神等进行思考,产生共鸣。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程丽说,武汉纺织大学在成为湖北省课程思政示范点后实施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全校设立一个示范学院,每个学院确立一门示范课程,每个专业设立一个示范课堂。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就是示范学院之一,学院大学物理教研室率先行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挖掘教材里的思政元素,通过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将“育人功能”“德育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到课堂中去。目前已完成了《大学物理》上下两册各章节思政元素的挖掘工作,并在新学期教学中全面实施。学院还将通过1—2年的探索,将课程思政的成果固化到教材中,出版具有学校思政特色的《大学物理》教材。 武汉纺织大学每年立项建设十个“课程思政”教研项目,建设十门“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十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今年,学校面向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征集“课程思政”研究论文100余篇已结集出版。 打造示范课堂与精品课程 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结合学校纺织服装艺术学科专业优势,完善了跨越专业、学科交叉的“客座教授”机制,打造了一支由校内各专业、各学科专家组成的名师队伍,形成了一批与学校优势学科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贴近、为地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富有特色的“纺大系列”课程和以“崇真”“尚美”为理念的人文通识课程。 在该校的“认识武汉”公选课上,曾斩获被誉为中国时尚界“奥斯卡奖”的时装设计“金顶奖”的设计师刘勇对学生讲道:“汉派服饰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低谷和复兴四个阶段,就如同人生也有高潮和低谷,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先贤们的努力和奋斗,作为中国设计史上的一颗明珠,武汉要站在世界时尚的潮头,不光要引进时尚潮流元素,还应加强交流‘走出去’,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改革下,武汉未来或可比肩米兰,汉派服装也将大有可为!” 校长彭育园表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明确赋予一般专业课程以价值引领、思想教育的功能,修订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大纲,逐步完善“课程思政”的体系架构,结合“崇真尚美”的校训打造真善美三大类通识课程,重点关注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及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美育教育,积极谋划打造纺大特色的课程思政课堂,力争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通讯员 刘戈 邹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