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在哪里(学术圆桌)
黄群慧《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10日 第 17 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全面超越,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作为一条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摒弃西方现代化老路
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现代化理论中关于以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其与西方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并不相同,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生产力发展单纯服从于资本的逻辑,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式现代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形成了系统协调的现代文明新形态。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现代化理论的创新突破,指引我国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
坚持立足本国国情探索现代化动力机制和战略,给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带来启示
坚持独立自主开辟发展道路,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动力机制和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现代化动力机制看,我们党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长处,又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充分利用资本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又有效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从现代化战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战略安排,并以五年规划(计划)的形式加以贯彻落实。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在“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实施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加快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适合国情的正确现代化战略,指引我国加快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向世人表明,一个后发国家即使不具备先发国家那样的发展条件,只要锚定自己的现代化目标,立足本国国情独立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也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积极倡导文明交流互鉴,打破西方“文明冲突论”对人类文明的桎梏
西方现代化是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依次发展过程,形成了传统和现代二元对立的文明观,主张用现代性取代传统性。许多西方学者和政要认为,多种文明不可能和谐相处,必然发生冲突和对立。在西方现代化史上,一些国家利用其工业文明的先发优势对仍处于传统农业文明阶段的国家和民族进行侵略、压迫和奴役。今天,一些西方学者和政客依然在竭力宣扬西方文明等同于现代文明,试图改造其他文明。这加剧了世界范围的文明冲突,不利于人类文明丰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探索创立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努力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文明冲突论”对人类文明的桎梏,推动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奉行“国强必霸”的丛林法则和对抗性的零和博弈思维不同,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守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的庄严承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努力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这更加凸显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针对当前世界面临的一系列现代化困境和危机,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科学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指出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