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创—无止境,展—望未来”为主题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在厦门大学举办。 本届年会创新性地采用分区域、分领域、分学科及分主题举办的新机制,进行了国家级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国创计划)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衔接方案;校企协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新机制;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走向技术化、产品化、商业化和产业化等方案的研究。并借此将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内伸外延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创业项目选育、孵化和初创等环节中。 创新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究竟是一场充满激情的拼搏之路,还是一场花式“受虐”?这取决于社会各界如何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土壤。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指出,目前高教双创工作呈现“三游”之态,即上游—双创教育改革;中游—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下游—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此“三游”蕴含了双创之孕育到收获的过程:从作品到产品再到市场落地。下一步,在全面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同时,要进一步全面覆盖中游,最终实现大学生双创成果的全面转化。 国创计划要消除“省级肠梗阻” 开幕式现场,447个遴选出的大创项目展示台前热闹非凡。 “你们的项目调研如何能在更大范围内有效展开?”“我们正尝试用网络平台扩大调研范围,同时,在一些乡村也进行了相关探索。”在广西医科大学展台,该校药物化学专业学生朱秋莲正在回答评委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万小朋的问题,她是“南宁市抗感凉茶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的调查及检测”项目的负责人。 在此次年会上,还同时举办了大学生创新学术年会及大创项目推介等活动,作为大学生双创优秀成果展示平台和产教融合纽带。 实际上,教育部在2012年就已开始实施主要针对本科生的国创计划,并已确立国家、省区市及学校的三级管理机制,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协作组”负责省内国创计划实施工作。 然而,从近年来各省区市参赛项目数量和质量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来看,一些省级教育厅及省级协作组并未很好地发挥作用,出现省级“肠梗阻现象”,如:某些省教育厅重视程度不够,无标准项目遴选、评审及管理机制,导致“国创”知名度不高。甚至,一些省级协作组成员形同虚设。 “因为区域双创氛围不够浓厚,导致一些高等院校对双创教育并不重视,很难留住相关人才,引进人才难上加难。”四川省雅安市副市长赵京东不久前在介绍雅安市“双创”工作时,愁容难舒。 由此看来,这些问题已成为国创计划规模化推进、链条化发展、体系化改革、深入化实施及全面化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要指导省级进行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建设与管理,搭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平台,形成三级联动管理体系的评价机制,进而充分调动省区市的‘中枢神经’作用。”厦门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谢火木建言。 此外,督促相关部门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重点解决省级层面质量提升问题,把好“入口关”,也要抓好“过程关”成为推进国创计划的重点。 “可建立全国大创项目平台及大数据分析平台,为省级双创工作评价做好数据准备工作,定期实施工作评价和向公众公布分析报告,既方便集各省双创工作于一体,又能在无形中形成省级间相互比较的平台,相促进,共发展。”参加研讨的专家达成了一定共识。 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拧成一股绳” 通常,人们会认为理工科高校更易出双创人才,但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徐雷有着不同见解:“复旦大学是文理综合性高校,却成就了许多成功的创新创业者。这些创业者中又以文科生为众。如,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是学哲学的,绿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独董吴晓波是学新闻的。” 这些能够引领行业发展和进步的创新创业者是如何产生的? 徐雷的思考极具借鉴意义:“复旦大学始终坚持把通识教育视作双创教育基础。好的通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好人格,好品味,让学生学会思辨和表达。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也就是文化与技术的结合,伟大创意也借此产生。” “学校的众创空间使用的智能门禁管理系统就是我们团队研发的。”海锚创始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钱若晨说。 创意,首先来自专业兴趣。“我喜欢研究电子科技,经常浏览与专业相关书籍,看得多了,想法也就有了。”钱若晨坚定创业想法后,会挑选与创业有关的课程进行研修,目的就是能在专业课基础上进行辅助创新。 “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并不矛盾,两者不应该成为‘两张皮’。要从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上,对人才培养进行顶层设计。”南京大学教务处处长邵进介绍,南京大学设置多层次和多类型双创课程,在创业教育方面,开设“创业平台课程”“行业课程”,还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就业创业相关内容的“嵌入式专业课程”。 由此看来,把国创计划融入本科生培养体系中,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势在必行。 但是,双创教育并非完全鼓励所有大学生创业,而是培育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因此,与会专家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低年级开设能启迪创造性思维、创新方法及创新创业管理等课程;而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则开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商业模式设计及创业沙盘模拟等实训实战课程,满足不同层级不同需求,逐渐探索“专业+创新创业”相融合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与双创教育的交叉、渗透与融合。 如此,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才能拧成“一股绳”,实现水乳交融。 4天时间,张强从甘肃到陕西,再到四川,行程达几千公里;作了3场双创辅导能力培训,共计上千名师生参与。“双创教育的跨省和跨高校传播,是秉承了多学科对话的开放性思维模式,也是必然发展趋势。我们针对不同地区高校不同层面的双创教育问题,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索,助推双创教育形成开放共享的生态圈。”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副秘书长张强表示。 如何为双创教育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宋辉建言:“创建双创教育课程优质资源库,并将典型大学生双创案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项目代入法让大学生更乐于接受双创教育。” “要加强双创教育通识课程和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和推广双创在线开放课程,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双创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调研员侯永峰认为。 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利己利他的协同 “我现在每天接触的大学生项目非常多,但坦率地说,很多项目缺乏创新。”著名天使投资人俞敏洪犀利地指出。 实际上,双创教育与双创大赛重在激发大学生创新潜力。特别是在以创新为驱动的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建立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及商业创新等多维度创新认知体系尤为重要。 因此,除在双创课程上发力外,还要在新的维度加强探索和实践。 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程内容上引入精益创新和精益创业的国际领先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方法体系。另一方面,校企要更加深度合作,由优秀企业家和成功者作为“驻地导师”“兼职教授”等,对大创项目进行商业创新等指导。 “过去我们讲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是指教好课做好科研。如今,在全面深化双创教育背景下,不少教师需要在学科交叉领域获得全面评价。”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长江学者孙宏斌认为,允许并支持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务正业”,投入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中,不失为扩充双创导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选派教师参加双创师资培训,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宁夏大学教师夏雪花的需求也是高校众多基层教师的需求。 可以说,随着企业进校指导模式深化,校企合资资助大创项目的形式也逐渐兴起。 截至2016年10月,西北工业大学共获批399项国家级大创项目,其中有5个项目与西安美术学院联合开展,充分结合两校的学科优势,实现两校师生在工程研发及艺术设计等方面的交叉融合与优势互补。而更多的项目是与企业联合资助的大创项目。例如与美国Danale(达纳莱)公司联合资助学生开展“物联网联动规则引擎”项目,企业按照1∶1配套经费,共享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 “建议国家对校际及校企大创项目支持经费增加50%,学校按1∶1配套。鼓励企业设置项目基金,进行联合资助。并根据相关制度,明确大创项目中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责权利的问题。”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万小朋表示,学校将会优先保障校企合作类项目场地需求,逐步建立“训练—选育—孵化—初创”全链条双创教育模式。 双创教育红红火火,我们是否需要更加理性认知双创教育本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认为,双创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兴国,其要义在于增强学生学习真知识、发现真问题、开展真研究以及提出真见解等能力,特别是在双创项目指导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整合知识、内化知识、运用知识以及自我学习,培养持续搜寻、发现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随着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及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急须大批双创人才,助力经济提质、增效与升级。”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期望高校、企业及创投机构紧密合作,集众智、汇众力,协同培养更多的双创人才。(本报记者 李薇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