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对接新兴产业人才需求
2016年11月8日 《中国教育报》
注册资金6.5亿元,由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杭钢教育后勤服务有限公司、浙江省冶金研究院、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杭钢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成立的杭钢职业教育集团有限公司,10月24日在浙江杭州正式挂牌。这一依托浙江国有大企业、大集团成立的职教集团,实行董事会负责制,在运营架构上设立公益职教事业部、社会办学部、国际合作部和资本运行管理部等专门工作机构,将通过传承杭钢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摇篮,服务“中国制造”“浙江制造”迈向“中国智造”“浙江智造”。
杭钢职教集团是国有企业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催生”的职教联盟体。按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月亮的话说,它标志着新杭钢翻篇归零、再创辉煌的新征程开始启航。陈月亮对此信心满满,他说要把“是钢铁就要成脊梁”的杭钢价值观直接传导至学生,注入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技艺,大力培育以工匠精神为特征的校企文化品牌,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中国制造2025”作出应有的贡献。
放眼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依托大企业、大集团打造职教大平台、培育工匠摇篮已有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在我国,职教集团也不鲜见,所不同的是,绝大多数职教集团是以教育为核心、以协同育人为根本、以学校为主体的联盟组织,像杭钢这样的国有大企业、大集团直接创办职教集团的还不多见。杭钢职教集团以教育为主旨、按企业化运作、集教产研为一体,既是为杭钢集团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和支撑,更是承担起了服务“中国制造”“浙江制造”、弘扬工匠精神的重任,其境界和视野更为高远。
职教集团的基石是利益,是利益相关者的组织形态,其本质是多元化利益的诉求和共赢。在这一组织中,集团本身、以学校为单位参与的个体、集团所辖或加盟的相关企业、集团内的科研院所等都是典型的利益相关组织成员。在行业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和引领下,各参与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多赢,其动能是利益的共赢。深层次地剖析杭钢职教集团的影响和作用,无论是对企业的改革,还是对职业教育内涵的建设,意义都是多方面的。
从宏观视角观察,传统产业的边际日益模糊,智能化生产及管理、跨行业的技术技能交融成为新常态,现代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实质是根据新产业需求对新资源和新技术进行优化再配置。以新兴产业为龙头的集团化办学,是以人才、以技术为优势,抢占产业制高点,营造新产业发育的新环境,它是现代行业企业内涵发展的新动力。
目前,新杭钢正向非钢产业的环保健康等产业转型,这对行业学校的影响是直接的,集团内的两所高职院校随之相应创建“环保学院”和“健康学院”,环保健康产业、环保健康经济、环保健康产业专门人才培养等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和人才链对接。陈月亮对杭钢职教集团的办学更是独具慧眼,谋划将来还要着力培养信息、节能环保、大健康、旅游、时尚、金融与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是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最真切的诠释。
从中观视角观察,行业产业与行业办学有深层的内在关系。行业发展战略调整及新产业的开发,必然影响到行业学校的办学,如行业文化的丰富、专业的调整、就业创业教育的引导等。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技术与能力、人才与服务,多元关系相互依存。职教集团助力新产业开发,是驱动行业企业、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新动力。
以环保健康产业为例,在环保健康产业方向决策下,集团围绕环保健康产业的项目、产品生产,要进行市场调研、技术分析、条件储备等统筹。同样,集团学校围绕办学,要进行新专业设置、学科方向遴选、生源调查、师资储备、培养目标确立、教学计划制订等,将有力地推进自身的内涵建设与发展。不难预见,随着社会发展,环保与健康等相关行业必定会快速发展,而相关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责无旁贷。
从微观视角观察,企业围绕新兴产业的开发,进行项目策划、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技术链、生产链、服务链,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新产业开发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各类型、各层次的人才。职教集团的一大主旨是育人,行业学校服务行业,最主要的就是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对学校而言,新产业孵化的新专业,正是学校办学打造新品牌、形成新特色的基础和条件;对企业而言,新产业新业态的开发及新技术的应用,也是产业调整的需要。外因内因整合,企业、学校相得益彰。
杭钢职教集团环保健康产业的研发,产品的生产及商品化、售后服务等,业态到营销、产品到商品,背后最重要的支撑因素是专业的、专门的系列人才。在这里,围绕新产业开发,协同育人的机制必然使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产教融合等成为人才培养的具体行动。
杭钢“职教航母”启航了。陈月亮说,集团将按照“产教融合、政企分担、多元办学、事业与经营相适”的运行模式,持续推进以“资本—契约—品牌”为纽带的集团化发展战略,采用整合、资产划转、收购、兼并、控股、品牌输出等方式,有效整合、拓展公益教育资源;通过集团化、规模化办学,推动产教融合、专业提升,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是杭钢精神的精髓。昨天,杭钢人曾凭钢铁精神铸造了“钢铁王国”;今天,期待杭钢人继续发扬钢铁精神,为打造新型“职教航母”而不辱使命。
通讯员: 邱开金 本报记者: 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