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万平方米的创业空间,40余家学生创业公司正在运作,提供就业实践岗位500余个,三分之一的在校生有创业意愿……走进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扑面而来。与此同时,今年学院还建立了生物医药研发、智能装备研发、远程医疗及诊断等多个大型校企协同创新中心,连续四届毕业生实现了100%签约就业。
这座成立于2008年的年轻院校,近年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院通过细分市场、错位发展,正致力于打造“中国服务外包第一校”。
专业设置结合社会需求
5月20日,服务外包领域首个全国性质的民间合作组织——中国服务外包产教联盟,在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所高校、企业代表参会。联盟的成立,旨在通过科学的合作机制形成集团优势,促进企业与学校间紧密合作,共同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的整体水准。会场上,有不少企业忙着找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院长严世清,跟他要毕业生。
虽然毕业季未到尾声,但是学院1760名毕业生大多已经“名花有主”。在严世清看来,这完全是在意料之中的事儿。
生物信息技术专业的应届生李浩,去年12月份就已经得到了工作机会。在实习期,李浩因为跟着前辈们完成了3个重大项目的研发,表现很受认可。在李浩看来,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研发技术虽然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但学校已经系统教过。所以工作很容易上手。”
事实上,服务外包学院开设了全国唯一的生物信息技术及应用专业,他的不少同学都被多家企业“抢走”,这得益于学院的机制体制创新。从2010年开始,学院专门成立了发展咨询委员会,聘请40余位专家学者、政府和行业代表、知名服务外包企业专家担任委员,定期举办学院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为学院发展把脉。设立生物技术及相关新专业,得到了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一致通过。
“学院设立专业,应该是符合需求,甚至是引导需求的。”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朱晓明认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应该从供给驱动,发展到需求驱动,再到创新驱动。
针对服务外包领域高度专业化、地区人才需求最为紧缺的重点业务领域,学院开办了软件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等多个专业。有了高度的专业性,有了学院专业链与地区产业链之间的对接,学生就业自然更有竞争力。
让学生真正体验职场生活
商学院大二学生沈敏,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耗在了学院绍钧楼内。周末的早晨,她正认真运营着淘宝网店。“我刚开始系统学电商零售的运营和管理。网店是企业提供的,让我们练练手。旁边还有企业导师作指导。”沈敏告诉记者,与有些实习容易沦为廉价劳动力不同,这家电子商务公司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便利,让他们能系统学习知识技能等,还能定期了解自己的业绩排名,很有职业成就感。
2015年年底,“独墅湖创客汇”在学院绍钧楼正式启用。目前已有十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师生创业项目入驻,学校提供相应的场地供使用。
“外面的企业想进来并不容易。”学院合作交流中心主任赵强告诉记者,想申请入驻的企业,需要跟院系专业有深度合作,并承担专业共建等责任,“企业相关负责人要参与课程共建,把最前沿的东西编进课程教给学生。每年提供多少实习岗位、实训课程,合同里都规定得很清楚。”
据了解,“独墅湖创客汇”力求打造成集学生创业孵化器、教师众创空间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平台。最大的特色就是鼓励学生,将所学专业技能转化为实践能力,真正体验职场生活。
首个入驻者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孙中平博士和廖国娟博士,是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他们参与编写了《基因测序》《基因合成》两门课程,使外包学院成为全国唯一开设这两门特色专业课的大专院校。同时,公司投入千万元与外包学院共同打造新一代基因检测技术的人才培养基地及研发孵化中心。
“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发挥,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是企业最切实需要的。”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颖说。(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王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