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创新,尤其是近年来广泛讨论的协同创新,大家一般将职业院校排除在创新领域之外。但是,基于我们的观察来看,职业院校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创新行动不仅可能,而且大有可为。 高职院校的创新功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创新、产业技术改进与创新、技能与技艺传承创新。从路径上来说,则主要是强化高职教育“技术技能积累”功能,这一功能与研究型大学的“研究高深学问”核心职能相对应。在协同创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的同时,更多地强调技术技能积累方面的功能,进而确立在区域产业创新体系和企业发展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技术积累指的是技术发展过程中,企业知识和能力的积累过程,是企业进行学习的直接产物。新技术的创造是持续和不断精细化的过程,技术在积累的过程中得到创新,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适应。对于企业而言,技术积累是创新重要的内在基础,技术积累过程中既有技术参数、技术指标等内容,也有企业独到的技术秘诀或管理经验。而技能则作为一种默会性的知识,主要通过模仿的方式实现传承与积累,在“技能精通”的基础上实现技能创新。 从传统意义上说,技术技能积累主要是由企业来承担和发展的,也是在企业内部实现的。但是,如果我们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视角来观察技术技能积累这一现象,可以发现,高职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具备传统的单一企业模式下技术技能积累所不能实现的重要特质,尤其是校企协同创新的特征突出。通过强化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积累功能,将取得推动高职教育发展、产业技术进步以及技能传承与创新等多个方面的效果。 首先,高职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功能主要体现了技术技能的传承与创新,无论是传统学徒制,还是今天的正规化、制度化的学校职业教育都体现了这一核心功能。传统技艺与技能的传承和新工艺的创新及传播,高职教育都承担着中介和桥梁作用,主要是通过人才培养和参与技术改进与创新来实现。技术技能积累功能是与人才培养过程融合的,没有人才培养,也就没有了所谓技术技能积累;而人才培养又自然地促进了技术技能积累,最终实现新技术产业化与新技术应用人才储备同步。 其次,高职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功能体现在通过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相应技术和技能的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转换成为职业院校教学中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些虽然是共识,但具体的实现路径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中,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转换成为课程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过程,是不同知识体系下的知识内容实现信息交换与沟通的过程。课程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将从现实行业与企业的需求中得到提升,同时,专业知识与职业院校专家参与到产业与技术创新过程中,提供与企业专家不同的思路,从而影响行业和企业标准的创新过程。 再其次,从途径来说,高职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需要通过与企业、教育部门与产业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来实现。从课程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具体培养工作的实施,都需要企业与行业的参与。企业技术标准与技能规范的完善与创新,也应充分吸纳不同知识来源、不同利益立场的独立创新主体的创新性要素,实现共同提升。具体方式上,可以依托职教集团建立一批校企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形成大批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既能有效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加快先进技术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也能有效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激发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形成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