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15年7月29日 访问量:821 信息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今年3月至6月,由张德江委员长带队并任组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对该法实施19 年来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而又全面的检查。
自1996 年颁布施行以来,职业教育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块短板。
发现问题,查找不足,从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正是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目的所在。
目前,执法检查组赴8 个省区市的检查工作已结束,相关执法检查报告已经出炉。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开展自查工作的其他23 个省区市也形成了详细检查报告。
在这些报告当中,执法检查组及地方自查都发现了哪些阻碍和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执法检查组和地方自查报告又开出了什么样的“药方”?
观念认识存偏见,致“一技难求”
发展职业教育,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职业教育。比如在德国,约80% 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正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作支撑,德国才会在诸多技术领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职业教育说起来重要,但国内社会对它的认识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在这次执法检查中,几乎所有的执法检查报告都指出,社会上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职业教育是“二等教育”,而“选择就读职业教育就是低人一等、矮人一截”的观念还普遍存在,这极大地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率队到湖南、吉林检查时,相关部门和单位均向执法检查组反映:虽然近年来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国家对学生的资助力度也越来越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对职业教育认识存在偏见,直接导致职业院校招生难、发展慢。湖南省人社部门拿出了数据说话,该省技能劳动者总量严重不足,仅占城镇从业人员的2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5 个百分点,高技能人才更是不足6.4%。反映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上,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 以上,高级技工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 以上,可以说是“一技难求”。吉林省相关部门和单位也反映,有的地方仍认为职业教育只是教育部门的事,是职业学校的事。全社会尚未形成关心和支持技术技能人才的氛围。
2014 年6 月26 日,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揭牌成立,这是哈密首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六大专业。图为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教室学习。摄影/ 蔡增乐
就此,王晨率队在执法检查中多次强调,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制造水平、加快创造步伐的重要时期,必然要求整体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造就一流技能人才队伍。必须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切实把职业教育作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战略基础,作为提高就业和改善民生的战略途径,作为加快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在此大背景之下,王晨表示,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结构调整、抓就业,要进一步提高党委、政府和社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视。要大力宣传在实际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技能型人才。要提倡“技能出彩,劳动光荣”的时代风尚,树立“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价值导向,努力营造尊重、理解、关心、支持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以强烈的责任感推进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庞丽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引导全社会改变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及认识,需要政府部门切实突破现有的劳动、人事和就业制度,在薪酬、晋升制度上根据人的能力素养、业绩贡献来衡量。同时,要打开职业教育学生的上升通道,让职教学生人人都有出彩机会。
历史欠账多,财政投入跟不上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还包含相应的配套实训设备,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投入更大,培养学生成长的成本更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据财政部的报告,从2006 年到2013 年,全国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由1141 亿元增加到3450 亿元,年均增长17.1%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教育支出从2163.7 元增长到8784.6 元,教职工年均收入从2.8 万元增长到5.9万元;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尽管如此,许多地方向执法检查组反映,因为历史欠账较多,职业教育发展尚存在整体投入不足的问题。而经费短缺,直接导致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校舍、实训基地、教学设备等基础条件难以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其职业教育支出更是无法有效保障。
湖南省相关部门和单位向执法检查组反映,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水平的制约,该省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水平仍然较低。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能力有限,仅能维持正常运转,无力改善办学条件。一些地方甚至举债办职业教育,且债务呈上升趋势,化解困难。由于资金紧张,一些院校校园校舍和实训场地狭小,仪器设备不足;一些职业学校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落后水平。吉林省相关部门和单位也反映,该省相当比例的职业院校仍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中职学校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且省内地区之间办学条件差距逐步扩大,优质资源集中于长春、吉林两个城市。
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率队在新疆检查时发现,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职业教育经费支出所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例非常低,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拨款制度难以执行到位,中职助学金无法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生活支出。以喀什地区为例,2014 年,喀什地区地方财政收入63.7 亿元,地方财政支出378.8 亿元,大部分需要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当年,喀什地区财政教育投入88.8亿元,用于职业教育投入只有3.3 亿元,仅占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3.73% ;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只有374 元,远远低于全区水平;中职助学标准虽然提高到每生每年2000 元,但与每生每年在校期间的实际花费近4000 元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而差额的支出给农村和经济困难家庭带来很大压力。
在这次执法检查中,各个地方均强烈呼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经费稳步增长机制。
为解决经费不足和保障财政投入,执法检查组和地方自查报告均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包括加大财政投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完善生均经费拨款机制;各地应认真落实现行政策,提取不低于30% 的地方教育附加费全额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公共财政要逐步提高中高职学生补助金;国家财政经费应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倾斜;相关部门可依法制定鼓励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教师队伍“引不进、留不住”
教师是立校之本,教师能力和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教育质量好坏。在执法检查中,各地都反映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仍是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据执法检查组和地方自查报告,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数量普遍不足,大部分省份中职学校学生和老师的数量比明显高于国家标准。即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省,这个比例为33 ∶1,依然远高于国家规定的20 ∶1。
其中,职业院校最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尤为紧缺。因为“双师型”教师是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作用明显。以甘肃省为例,该省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8% 和31.6%,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对于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执法检查组和地方自查报告都给出了具体对策,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支持专业教师每年拿出适度的时间到一线顶岗实践,培养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实际操作的“一体化”职教师资。其次,要改革职业院校教师招聘方式,重点面向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招聘专职教师,对于学校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应适当放宽用人门槛。最后,要建立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以解决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引不进、留不住”难题,确保教师安心从教。
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
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产教结合,学以致用。实际上,职业教育也只有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才能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并深受欢迎。
为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及提高就业率,职业院校往往是积极寻求同企业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性人才,以实现多赢。但现实是,目前一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率队在广东省开展执法检查时,部分职业院校向检查组反映,校企合作虽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但操作还不够成熟,能够建立长久稳定合作关系的不多;学校与企业互动少,企业的优秀骨干到学校授课指导实操较少;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企业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广泛认可,缺乏制度约束,也缺乏政策激励,直接影响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江苏省一些企业向执法检查组反映,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责任分担机制不健全,一旦出现事故,除经济损失外,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处罚更为严厉。企业认为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义务多、权利少,损失多、收益少,参与合作的动力严重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执法检查组和地方自查报告认为,脱离市场实际和企业需求,职业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要着重解决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相关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应贴近市场,立足满足企业和市场需求。对于调动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来说,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进一步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细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和支持政策,落实职业院校的权利与义务,对校企合作相关激励政策措施从法律层面作出严格规定,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问题,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记者 李小健)